8個必按黃金穴位
如果你唔舒服要睇醫生,通常會睇中醫定西醫?
可能都睇你嘅習慣,不過真係越黎越多人睇中醫啦
成日聽,中醫的治病原理是建立在經絡系統
經絡是連結許多穴位的通道,充滿住能量
人體的12條經絡又聯繫著臟腑、肌肉、筋膜
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已經記載
只要經絡暢通,就能百病不生
那要經絡暢通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透過穴位去調理
穴位是位於經脈上的經氣及氣血聚集的地方
所以又稱為經穴
只要是經脈所經過嘅地方 所產生的疾病
都可以用相關的經穴來舒緩
今日分享一個口訣 包括左最常用的穴位
好好記住 得閒按下 包你身體健康
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
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
心胸取內關 小腹三陰謀
坐骨刺環跳 腿疼陽陵透
家下就逐一同大家介紹
頭項尋「列缺」:列缺穴
主要針對 頭頸部病痛不適
緩解頭痛、頭脹、預防感冒、咳嗽和氣喘
列缺穴位置:手腕側面
【取穴方法】
把兩個手虎口交叉,食指扣到的地方就是列缺穴
【按摩方法】按壓 5-6 秒後輕輕放開,重複按壓 ,左右手合共約5分鐘,每天可以早、晚各按一次。
腰背「委中」求:
委中穴,主要針對腰背部病痛不適
主要功效是治療急性腰扭傷、坐骨神經痛、小腿抽筋、膝關節疼痛、通經絡散瘀血、可治療中暑、痔瘡、高血壓等疾病。
委中穴位置:膝蓋後方
【取穴方法】膝窩的正中間,就是「委中」穴。
【按摩方法】坐姿雙腳平放椅上,雙手指交叉,雙手握大腿兩側,大拇指在上,其餘4指在下,以中指指腹按揉穴道10秒鐘,休息5秒鐘。
反覆進行時間:左、右約5分鐘,每日早、晚各1次
坐骨刺「環跳」:環跳穴
關於腰部到大腿病痛不適
有助消水腫、排毒、強肝臟
改善頭痛、腰腿的血液循環
環跳穴位置:臀部正中央
【取穴方法】站立姿勢,大腿骨上方被稱為「大轉子」,大轉子與骨盆相連的凹陷處,就是「環跳」穴。
在站立情況下雙腳張開 120 度並繃緊臀部,兩側臀部正中央
顯現出最凹陷處就是環跳穴
【按摩方法】以手肘尖或兩手大拇指按摩。
腿痛「陽陵」透:陽陵泉穴
主要同小腿、足踝病痛不適有關
半身不遂、下肢痿痹、麻木、膝腫痛、腳氣、脅肋痛、口苦、嘔吐等
陽陵泉位置:膝蓋下方
【取穴方法】大腿外側 膝蓋下約一寸的凹陷處突出圓骨下凹窩處,就是陽陵泉穴。
【按摩方法】每次按摩2-3分鐘,每天2次。
面口「合谷」收:合谷穴 面及五官病痛不適
頭痛、目赤腫痛、牙痛、咽喉腫痛、腹痛、便秘、經閉
有懷孕的情形下,千萬不要自行按壓此穴道
合谷穴位置:手背
【取穴方法】拇、食兩指張開,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正對虎口指蹼緣上,屈指,拇指尖所指之處,按壓有明顯酸脹感,即為此穴
【按摩方法】除了單純用雙手拇指互相按壓,也可以用左右手的虎口對虎口,相互撞擊按壓。早晚各一次,每次5分鐘
心胸取「內關」:內關穴,心臟、胸腔病痛不適
心痛心悸、胸痛、胃痛、嘔吐、失眠、眩暈、哮喘、偏頭痛、肘臂痛。
內關穴位置:手腕內側
【取穴方法】手腕橫紋正中上2寸,就是「內關」穴。
【按摩方法】以大拇指按壓,早晚各一次,每次5分鐘。
肚腹「三里」留:足三里穴,腹部、胃腸病痛不適
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泄瀉、便秘、下肢痹痛、水腫、腳氣。
足三里穴位置:膝蓋外側
【取穴方法】找到膝蓋外側下方的凹陷處之後,向下量測約4 根手指寬處即是。
【按摩方法】按摩「足三里」時建議坐姿,可以用單手向下握住小腿肚的姿勢,以大拇指按摩該穴,早晚各一次,每次5分鐘
小腹「三陰」謀:三陰交穴,男科、婦科、小腹病痛不適
腹脹、泄瀉、月經不調、失眠、 腳氣。
三陰交穴位置:小腿內側
【取穴方法】「三陰交」穴在內側腳踝向上約3寸(4 根手指寬)處。
【按摩方法】建議採取類似翹二郎腿的坐姿,將右腳腳踝擱在左邊膝蓋上,以右手拇指按摩右腳的「三陰交」穴,反之亦然。